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梧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2018年银行业十大猜想

2022/5/7 6:59:39发布78次查看
2018年银行业十大猜想:
猜想一:行业强监管态势延续,整体冲击边际下降。在去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行业延续强监管态势,同时金融协调和监管强化将会进一步加强,对于监管的细则将会陆续出台,但边际冲击将会下降。
猜想二:理财改革进入深水区,理财发行规模下。理财改革进入深水区,理财向净值化转型,投向和投资者规定更加细致等监管方向逐渐明确,理财规模预计将会保持下降。
猜想三:同业监管继续加强,存单发行规模下降。同业业务存在空转套利、期限错配等问题。展望18年,我们认为同业业务仍是监管的主要方向,同业的准备金和拨备计提、同业存单、同业业务回归本源是主要的监管内容。
猜想四:息差整体企稳回升。17年行业净息差呈现企稳小幅回升态势,我们预计受益于资产端需求上行、上浮利率贷款占比提升等因素,18年净息差稳中略升。
猜想五:生息资产同比略有扩张。我们认为18年上市银行的生息资产同比将略有扩张,主要原因是mpa考核的影响以及去杠杆的冲击边际下降。
猜想六:资产质量延续改善,信贷成本压力减缓。在宏观经济走稳以及银行强化风险管理的驱动下,资产质量改善趋势明确,18年存量风险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
猜想七:存款压力仍然较大,存款表现延续分化。18年银行存款压力仍然比较大。主要由于:1)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存款派生能力和增速下降,但去杠杆的边际效应下降可能带动m2回升;2)同业资金价格较高且同业存单监管趋严,银行资金资金缺口加大,对于存款有更高的需求。从内部结构看,大行表现相对较好,部分中小行吸存压力更大。
猜想八:消费信贷市场分级,新兴产品涌现。在政策面大力推动消费升级、居民消费观念更新换代的背景下,国内的消费金融市场迎来良好发展机遇,针对不同层面的消费者消费市场也出现分化。除了信用卡分期贷款外,银行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快速丰富,新兴的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涌现。
猜想九:人工智能应用广泛,主要集中在生物识别和智能投顾。人工智能应用广泛,我们预计18年人工智能在“人脸识别”、智能投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猜想十:区块链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区块链技术从理论逐渐走向实际应用,我们认为18年可能在跨境支付、法定电子货币和票据市场等领域取得进展。
一、猜想一:强监管态势延续,整体冲击边际下降
17年监管明确提出“当前金融风险有所积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领域的监管趋严的态势非常明显。在金融监管逐渐趋严的背景下,上半年有银监会密集出台监管文件,针对三违反(违法、违规、违章)、三套利(监管、空转、关联)、四不当(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部分领域的金融市场乱象、风险防控等内容开展专项行动,旨在弥补监管短板,下半年资管新规、流动性管理办法的监管政策相继征询公开建议,监管向纵深化不断推进。
展望18年,我们认为在“降杠杆、防风险”的政策方针的指引下,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监管的广度和深度将会不断加强。18年行业监管趋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mpa作为双支柱监管体系之一,mpa的考核指标将会更加完善。比如一是考虑将绿色信贷纳入mpa考核,鼓励商业银行调整积极信贷结构;二是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2)理财、资管和流动性等监管细则相继出台。但同业也应看到经过17年的监管趋严的影响后,预计18年对监管对行业的整体冲击边际下降。
二、猜想二:理财改革进入深水区,理财发行规模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加强对资管行业统一监管。理财作为银行的重要资管业务,截止17年6月末,非保本理财余额未21.6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76.22%(全部银行理财产品28.28万亿元),是银行理财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预计在监管趋严的影响下,理财发行规模将会持续下降。
实行理财净值化管理打破“刚兑“,提出第三方独立托管
为促进资管行业回归“代客理财”的属性,我们认为18年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几点:1)打破资管产品刚性兑付:明确提出打破刚兑,并且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2)规范资金池,防范资金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做到每只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 3)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资管资产要由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该举有利于加快银行资管业务的独立化运作。
明确理财产品投向,非标监管升级,消除多层嵌套与通道
征询意见稿规范并且明确了投向限制,有助于规范业务发展,防范监管套利和风险传导。我们认为值得关注的有:
1)明确了公募产品主要投资风险低、流动性强的债权类资产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投资未上市股权。公募产品可以投资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以及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
2)银行发行权益类公募产品和其他非固定收益类产品,须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但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的产品除外;
3)非标债券类业务方面,明确非标业务应当遵守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限额管理、风险准备金要求、流动性管理等监管标准,目前理财投资非标执行13年出台的“8号文”,即投资非标准规模的上限为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
4)金融机构不得将资产管理产品资金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此举旨在管制之前部分银行通过理财投资信贷、绕开信贷监管规定的业务;
5)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资产管理产品可以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其他资产管理产品(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除外)。
三、猜想三:同业监管继续加强,存单发行规模下降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发展迅猛,但同时同业业务存在空转套利、期限错配等问题,是监管的关注重点。展望18年,我们认为同业业务的监管方向主要有:一是同业负债占比是否超过总额的三分之一。监管在强调同业负债占比不能超过监管上限要求的同时,关注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后占比是否超过三分之一。二是穿透监管,防控监管套利。同业投资要求实施穿透管理至底层资产,根据基础资产性质足额计量资本和拨备,防止监管套利等。三是同业业务合规性问题。
是否存在无正当理由出表、是否非法转存等合规性问题。四是同业存单管理。同业存单的发行额度等将会得到进一步管理,存单发行规模预计下降。比如央行提出“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对其他银行继续进行监测,适时再提出适当要求”。
四、猜想四:息差整体企稳回升
根据银监会数据,截止3季度末行业净息差2.07%,较1季度末、2季度末分别回升4bp/2bp,行业净息差呈现企稳小幅回升态势。我们预计银行业2018年净息差稳中略升。
主要原因有:
1)2018年整体经济结构性改善延续以及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背景下银行信贷需求仍然有支撑。支持实体和扶贫政策下银行信贷是主要渠道,同时债转贷、非标转表的现象将会延续。另外,紧货币宽信贷的货币政策以及去杠杆延续下,18年银行的生息资产中仍以高收益的信贷为主。
2)整体银行贷款利率上浮空间提升。今年以来虽然贷款基准利率没有变化,但加权贷款利率出现了回升,主要是上浮贷款的比例有明显的提升。18年在货币政策中性环境下企业信贷需求相对仍然稳定,银行贷款仍有上浮空间。另外今年以来大型企业的贷款增速已经提升明显, 18年如果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边际提升,议价能力强的中小银行的息差边际回升幅度将相对明显。
五、猜想五:生息资产同比略有扩张
我们认为18年上市银行的生息资产同比将略有扩张,主要原因是mpa考核的影响以及去杠杆的冲击边际下降,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1)整体经济结构改善下信贷需求有支撑;支持实体经济和脱贫政策下紧货币宽信贷延续,新增信贷投放略有提升;2)金融去杠杆进入尾声, 我们认为18年将适度增长; 3)17年部分上市银行补充了资本金,支撑广义信贷进一步的扩张;4)资管业务的监管会致部分表外业务回归表内。
六、猜想六:资产质量延续改善,信贷成本压力减缓
17年资产质量逐季改善,拨备持续提升
17年资产质量延续改善,拨备在中期开始正贡献利润。根据银监会数据,截止到3季度末,银行业不良率1.74%,与年初持平;关注类贷款占比3.56%,比年初下降21bp。同时行业拨备水平提升,3季度末拨备覆盖率、拨贷比分别为180.39%、3.13%分别较年初提升3.99pct、5bp。17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核销4309亿元,同比下降3.15%。上半年信用成本0.95%,与16年相比下降36bp。
2018年宏观经济走稳以及银行强化风险管理的驱动下,资产质量改善趋势明确,存量风险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一方面部分工业企业利润改善明显,产能过剩行业的升级转型,不良生成率延续下降态势;另一方面2016-2017年上市银行加大对不良处理,存量风险释放力度大。
七、猜想七:存款压力仍然较大,存款表现延续分化
18年银行存款压力仍然比较大,主要由于: 1)同业资金价格较高且同业存单监管趋严,银行资金来源受限,对于存款有更高的需求;2)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存款派生能力和增速下降,但去杠杆的边际效应下降,并且如果经济需求侧改善会带动m2回升,相对会缓解存款的压力。
核心负债的竞争致成本难降,存款增长的压力将延续。18年大行受益于客户资源广泛,预计存款表现相对较好;部分中小行的存款压力仍然较大。我们认为针对存款较大的压力,商业银行会采取以下措施:1)存款上浮区间进一步抬升;2)开发产品,重视代发工资户等结算性存款的吸收。
八、猜想八:消费信贷市场分级,新兴产品不断涌现
消费信贷空间广阔且出现分级化趋势,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突破口
在政策面大力推动消费升级、居民消费观念更新换代的背景下,国内的消费金融市场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并且根据地域、收入等因素的差别,消费贷市场分化更加明显。根据我们的测算,保守假设未来5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居民消费信贷与消费支出比重逐年提升至22%左右,到2021年,国内非住房消费信贷的存量规模将超过10.3万亿(vs2015年末4.9万亿),年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对银行而言,消费信贷兼具轻资本高回报的特点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未来银行将战略重心更多向零售迁徙的背景下,消费信贷将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的突破口。
信用卡贷款依然是银行消费信贷增长的主要来源
我国的信用卡市场目前处于高速成长期,尽管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从发展趋势上看,最近几年我国的信用卡贷款发展进程有所加快,消费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速从2014年的23%提升至2016年的29%,明显超过了零售贷款的整体增速。在个人消费贷市场中,信用卡贷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从信用卡发卡量来看,2011年~2014年,信用卡发卡规模同比增速均在 15%以上。尽管2015年银行信用卡发卡量较2014年有所降低,但2015年消费贷同比增速比2014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至32.1%,体现了信用卡市场精耕细作的趋势。我国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已逐渐摆脱跑马圈地模式,未来信用卡的发展将会更加关注信用卡的激活率提高以及客户潜在价值的挖掘。
新兴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涌现,审批时效不断提升
针对消费贷市场的分级,我们预计18年银行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快速丰富,新兴的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涌现。一方面从客户需求角度,目前针对居民消费集中的购车、装修、旅游、留学等领域,各家银行均已经分门别类地设计专属化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从审批的时效性和便利度来看,大部分银行也针对客户需求推出了审批时效更高、放款速度更快的消费信贷产品。
九、猜想九:人工智能应用广泛,主要集中在生物识�...
梧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